借錢投資或買房要謹慎

陳振康回憶18歲的時候,一家9口住在紅磡唐樓。有一天全部家人一起食飯,陳想起身添飯,幾乎撞跌背後的外甥,因有感而發:「將來我會買一層樓。」可能當時他說「會買」而不是「想買」,陳的大家姐聽到後「噗」的一聲笑了起來。多年後他果然買了一層單位給父母居住,為外甥的單位付首期。

陳在年輕時,一名女同事對她說退休時要有三層單位:「第一個單位用作自住;第二個收租,維持基本生活;第三個都是收租,收到的租金可以用來旅行、養車、養狗……所有生活享受都靠它。」陳覺得很有道理,更決定在1996年開始行動。

陳當時已經「上了車」,住在紅磡一個自置物業。雖然還要供款十幾年的銀行按揭,但在這個「三個單位退休計劃」中,可算是完成了第一個目標,還有兩個,便繼續想辦法。

買樓炒孖展 慘遇金融風暴

到了1996年年底,陳留意到黃埔花園    一個556呎的「筍盤」,業主開價240萬,他還價235萬,對方竟然肯賣,當時樓市炒得火熱,業主沒有封盤反價已是幸運,陳心想「唔買就執輸」,當晚隨即落了「細訂」,翌日到銀行做了一份專業人士透支計劃作首期,餘額以按揭借貸款,分20年供款。

幾個月後,樓價繼續飈升,帳面計算他第二個單位賺了幾十萬,心中暗喜,覺得自己做了一個「英明決定」。每天下班後,陳便去睇樓,最後留意到另一個黃埔花園923呎的大單位,以615萬元成交,雖然價錢較高,但以當時樓價計算實在是「物有所值」。他用第一個物業加按做首期,餘額做按揭,然後把物業租給一個韓國    商人,租金補貼部分供樓費用。

當時「銀行水浸」,借錢易如反掌,買樓之外,他還借「孖展」買股票。買樓升值加上股票賺錢,真是左右逢源,之後他遇上現時的老闆,獲聘為公司任財務總監,年薪接近七位數字。

陳的新工作上任日期是1997年7月,之後亞洲金融風暴令香港樓價「插水式」下跌,滿街都是負資產人士,而陳手上的股票也損失慘重。

屋漏兼逢連夜雨,那個韓國租客突然回國,離開前沒有退租,害得陳苦等三個月,既收不到租金,又找不到人,最後還要花律師費,找法庭人員去「破門」收樓,人去樓空,欲哭無淚。

陳當時三個單位欠下銀行800多萬元。那時利息高,每月供款近10萬元。韓籍租客「搬走」後,找不到新租客,少了租金收入,每月薪金還不夠供樓。那時他本想賣出黃埔花園的大單位,但樓價實在太低,最後決定放棄第一個單位,自己則搬到那大單位居住。

廣西官貪百萬借錢買樹苗

廣西民政廳一名處長因涉貪逾百萬元,被判監廿年。該貪官被揭發大小通吃,無論金錢、名錶,連一棵仙人掌都要貪。

該貪官落網後出盡辦法,為脫罪不惜詐病、扮癲、裝傻甚至瀨尿,辦案人員指他「很無賴、很大膽、很狂妄」,自嘆查案廿多年來未遇過這樣的人。

四十七歲的龍某某,曾任民政廳社會福利和社會事務處處長、救災救濟處處長,貪財臭史多籮籮。○六年,他勾結官員,藉殯儀館下發十萬元撥款,造數買名錶。另外,他欲興建風水生態園催官運,借錢五十萬元買樹苗,有借無還;路經欽州時,還要當地社會福利院院長自掏五千多元,買下一棵仙人掌運給他。○八年,廣西發生特大雪災,他竟把兩萬張救災棉被的採購工作,私自交給司機負責,換取廿萬元報酬。龍在九九年曾因違法違規被判有期徒刑三年,後改判無罪復官,前年七月再度落網,終難逃法律制裁。

人債借錢息率創新低

雖然市場早已預期這批零售人債的息率會首次低於兩厘,但未必會估到是如此低。當然,一點六厘的息率已算照顧散戶,因為面向機構投資者的三批國債,發行息率更低,三年期的只有一厘、五年期的只有一點八厘、十年期的亦不過是二點四八厘,但依然錄得大倍數超額認購。

如果對照內地交易所買賣國債的收益率曲線,這批在港發行的人民幣國債息率,較內地同年期國債少介乎一厘半至超過兩厘;就算與收益率相對較低的銀行間買賣國債比較,息率亦普遍相差一厘有多。由於國債屬於最頂級債券,是金融或商業機構發債時釐定債息的重要參考,今次等於一錘定音,將來其他在港發行的人債,息率也不會高到哪裏,投資者要有心理準備,「高息」一去不復返。

中國銀行今年九月在港發行的一批兩年期零售人債,息率為二點六五厘,相距只是短短三個月,國債息率一下子降低一厘有多,毫無疑問是因為求過於供,市場上充斥着大量沒有出路的人民幣,只好爭崩頭買債。值得注意的是,相對於美國國債或本港外匯基金債券的借錢收益率,這批人民幣國債的利息相差不太遠,本港的人民幣債市就算未至於像美元或港元債市一樣資金氾濫,亦反映積存在港的人民幣,肯定比商業上的實際需要多很多,不排除財政部是刻意壓一壓這個增長勢頭。

自從今年七月擴大人民幣清算範圍後,本港銀行及金融機構推出很多投資產品,千方百計以高回報吸收人民幣資金,相信當中有不少要由發行人倒貼,等待稍後有更多投資渠道時,便可拉上補下。可是新一批人債如此低息,意味着日後發行的人債回報亦十分有限。散戶在內地銀行做兩年定期存款,利率已有三點二五厘,毋須把資金投入「低息」的債券,本港人民幣產品的熱潮難免要降溫。

由於通脹惡化,內地已進入加息周期,市場利率全面抽升,本港人債卻反其道而行,息率創新低,來港借錢的確「抵到爛」。不過,在港發人債也好,把資金回流內地也好,均要事先審批,並非單看市場供求,未來有多少金融或商業機構獲准發人債,以及何時擴大人民幣回流機制,從中可以觀察到中央對離岸中心發展速度的底線,不妨拭目以待。